昭通之变(七)| 格局远大!“苹果之城”昭通奋力实现“滇川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目标!
2021-01-27推荐新闻阅读量

发布会现场


1月26日上午,昭通市召开“昭通之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是“昭通市城市发展专场”。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城市发展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充分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今天将由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搬迁安置局、昭阳区综合执法局介绍昭通城市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文勇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搬迁安置局副局长叶昌书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邱义翔先生,

市水利局副局长姒清政先生, 

昭阳区综合执法局局长赵泽云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市政府网、昭通新闻网、中国发展网、北纬29°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文勇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朋友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李文勇副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长 李文勇: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住建局向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对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受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枢同志的委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昭通城市发展的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苹果之城”、“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目标,严格按照“一主二副七点”、“一轴三区两带”的总体空间布局,做强中心、做优县城、做特乡镇,竭力打造布局合理、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昭通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迅速提高,城市形象得到彰显,广大城市居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十三五”时期“昭通城市之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规模之变”,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以来,全市各县(市、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布局,坚持以绿色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水电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113平方公里增至131.64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由913.82万平方米增至139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36.86%增至45.34%,增加8.48个百分点。


——城市“文明之变”,打造多个城市名片标签。“十三五”期间,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4座(鲁甸县、镇雄县、绥江县、水富市),国家文明城市1座(水富市),国家平安城市1座(水富市);省级卫生城市11座(11县市区),省级文明城市2座(水富市、镇雄县),省级平安城市8座(昭阳区、巧家县、彝良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水富市),省级园林城市2座(水富市、绥江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威信县),云南省美丽县城1座(水富市),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盐津县豆沙镇、彝良县牛街镇);绥江县已申报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绥江县、水富市已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昭通市被评定为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城市“设施之变”,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全力推进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供排水、供气、“两污”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4.42亿元,建成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4123.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4.75平方米增至1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由14.39%增至31.33%,绿化覆盖率由19.66%增至36.67%。全市11县(市、区)管道天燃气通气全覆盖,建成供气管道303.91公里,年供气量达3178.99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由“十二五”末的46.15%增至57.5%。



——城市“环境之变”,城市“两污”治理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市各县(市、区)持续推进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等,大幅提升配套管网覆盖率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全市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3座,建成排水管网1519.3公里。昭阳、巧家、镇雄、彝良、盐津、永善、绥江、水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十二五”末的78.84%增至97.29%,增加了18个百分点。赤水河流域10个乡镇14个生活垃圾热解处理试点项目全面推进并相继投入使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二五”末的53.95%增至99.25%,增加了4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之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城市公厕625座,建成区公厕覆盖率达到4.75座/平方公里;全市建成供水管网1353.27公里,建成区管网密度达9.15公里/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由“十二五”末的96.39%增至98.83%。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达到黑臭消除,东门小河、秃尾河水系、利济河3条水体连续12个月水质监测合格,群众满意度调查达100%,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测的3条水体13个点位相关指标全部达标。


——城市“生活之变”,居民群众住房有效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各县(市、区)抢抓机遇,借助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等国家政策“红利”,争取上级棚改补助资金约21.78亿元,争取上级公租房补助资金约2.21亿元,建成公租房48286套、廉租房25384套,发放租赁补贴34123户、8121.66万元,有效改善了中低收入困难家庭和人群的住房需求。引进碧桂园、红星美凯龙、融创集团、万达集团等房地产龙头企业,全市在有效期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增至151家,物业服务企业增至199家;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613.06亿元,同比增长144.8%;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938.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7%。同时,加大对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老厂区的升级改造,推进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彝良县发界、永善县红光、镇雄县呢噜坪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确保了各类住房保障项目有效推进。


——城市“观念之变”,群众生活方式不断转变。全市各县(市、区)通过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清垃圾”方面,排查清除城乡裸露垃圾12949个点位84.92万吨;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132个;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4.07%;累计建成城乡垃圾中转站45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91座,城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扫厕所”方面,1029座学校厕所改造任务、224座行政村公厕改造提升任务全面完成;70座城市公厕新改建任务完成81座,完成率达115.71%;48座旅游厕所新改扩建任务完成50座,完成率达104.17%;全市排查出的284座旱厕全消除,9042座公共厕所管理全达标。“勤洗手”方面,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洗手设施8437座,占全市计划建设任务数(8200座)的102.89%;引导牌、标识牌、七步洗手法、宣传标语等逐步规范统一,管理制度和卫生保洁制度逐步完善、落实。


——城市“治理之变”,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充分运用并大力施行《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条例》2部地方性法规,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效能有效提高。2016年至2019年,昭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93256件、收缴罚款2761万元。同时,依法依规地加强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的治理,加大对城市车辆乱停乱放的整治,加大对房地产、建筑行业各种乱象的查办,推动城市治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昭通城市建设实现华美转身、美丽蝶变,昭通城市发展已然今非昔比、展翅腾飞,一座独具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宜居宜业、果香浓郁、书香醉人、治安良好的苹果之城已经呼之欲出、款款走来。仅以昭通中心城市为例,我们对“昭通城市之变”一定是记忆犹新、感同身受:原来只是一片沼泽、一个水塘的省耕水库摇身变为水体清澈、风景秀美、文化厚重、市民争相打卡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从昭通主城区通往昭通火车站的主干道原来拥堵不堪、灰尘满天,经过拆违整改、道路扩建、道路亮化,现扩展为一条双向8车道、灯火辉煌、快捷通畅的昭通大道;城区道路绿化带通过花草、树木、步道、座凳、石头等各种巧妙配置,现已成为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的景观带,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7%;省耕山水、碧桂园、乌蒙古镇、乌蒙水乡、金融中心、吾悦广场、苹果小镇、融创大山包旅游小镇等大型商业项目已建成投用或正在火热开发中;祥和家园、彩云小区等一个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破壳而生”。昭通中心城市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美食、购物、旅游、度假、避暑、康养的好去处,“昭通城市之变”已然成为人民群众津津乐道、幸福感爆棚的“资本”。


综上可见,昭通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城市昭通”雏形逐步显现。对此我认为,“十四五”时期就是昭通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推进新发展格局落地见效的关键期。“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全面推动昭通城市发展。


第一,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着力转变思想认识。去年,省委、省政府为昭通发展提出“滇东北崛起”的重大命题,要求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促进滇东北崛起。然而,城市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窗口,昭通城市发展是滇东北崛起的前提,我们所在的昭鲁坝子是全省第四大坝子,面积达525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当成熟。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围绕“一主两副”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新格局,就是要把避险搬迁和适度生态移民搬迁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大关县城整体避险搬迁,推进盐津县、彝良县骑河临河建筑避险搬迁,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促进中心城市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核心”,突出昭阳区“中心开花”、鲁甸和靖安“两翼齐飞”,做大做强“一城三区”,努力实现昭通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抓住城市更新历史机遇,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城市工作的内容被多次提及。按照云南省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统一部署,我们将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探索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及时找出城市弱项、短板,针对存在的“城市病”提出“诊疗”方案,对容易产生的“城市病”提出预防措施。就是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补齐广大城市居民十分关心关注的城市规划方面的短板、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短板,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编制好住建事业“十四五”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住建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作为中长期规划,对我市未来五年的城市发展,将发挥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因此,高质量地编制好住建事业“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昭通城市发展实现追赶超越、争取上级支持,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在第三方机构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研究、多次修改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主要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发展支撑,通过策划、包装、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项目,确保昭通城市发展取得实效。十四五期间,全市住建系统计划实施城市更新、城乡人居环境、集镇建设、智慧城市、城乡安全等6大类469个建设项目,投资估算1409.5亿元;同时,稳健发展房地产,努力打造高品质住宅小区,竭力为广大市民朋友进城入镇、安家落户,创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环境。


总之,我们将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努力开辟昭通城市发展新面貌,开辟昭通城市之治新境界。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大力支持下,昭通城市发展必将迈入新的更好的阶段,滇东北开发提速和崛起必将如约而至。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谢谢李文勇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现场提问。



答记者问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昭通“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请问是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到城市生活?




昭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搬迁安置局副局长 叶昌书:


感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73个,实施搬迁35.47万人。其中,进城入镇的安置点有69个,安置人口超过25万,占比70.8%。特别是2019年以来,新建23个集中安置区,全部采取“进城入镇”方式安置,中心城区和县城安置占比达92%,9个万人安置区共安置4.31万户19.0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助推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昭通易地扶贫搬迁以“进城入镇”安置方式为主,彻底改变了过去“山头搬山腰、村头搬村尾、这山搬那山”的传统搬迁模式,彻底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易地扶贫搬迁对于群众们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换地方、搬新房,还要适应身份转型、生产生活转变、思想观念转换。为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配套搬家、就业产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努力推动搬迁群众由农村生活到城镇生活、由农民到市民到产业工人的一步跨越和根本性转变。


一是完善配套强保障。同步配建了44所学校、33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5个警务室(派出所)、44个便民服务中心、30个就业服务站,完善相应绿化亮化、市政道路、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城市居民同等享受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二是产业就业强支撑。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就业,以“加强培训、转移外出就业”为主要抓手,依托就业服务工作站,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以“建设扶贫车间和农业基地、鼓励自主创业”为有效措施,满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让易迁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市9个万人安置区易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易迁户“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三是社区治理助融入。我们始终致力于将万人安置区打造成为全市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先试的标杆,树立现代城市、现代社区管理理念,以服务人、凝聚人、管理人、改变人为目的,构建起“街道、社区、片区、楼栋、住户”五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一张网格管到底,切实做好搬迁群众的培训、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开发易地扶贫搬迁智慧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搬迁群众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完善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大讲堂等服务阵地,组织群众参与操家理务、文明新风、法律知识、技能提升等集中培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爱国卫生运动”等教育引导活动,引导搬迁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如今,安置区群众已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正如镇雄县呢噜坪安置区群众刘波说:“自出车祸致残以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搬迁到了文德苑社区,社区同志对我关怀备至,还给我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是党的光辉让我重燃了对生活的激情,我感到党和政府就是我的依靠,社区就是我的家。”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日报记者: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支撑城乡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请问我市近年来在城乡供水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昭通市水利局副局长 姒清政:


经过“十三五”的努力建设管理,我市在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昭通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聚焦脱贫攻坚大局,以“供水保障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一手抓水源工程建设,一手抓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保障,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现重大跨越。


在水源保障方面,全市在建中小型水库工程达30余件,其中“十三五”共建成18座水库下闸蓄水,新增蓄水库容14313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13954万立方米,受益人口58.06万人。在昭阳建成黑石罗中型、边箐小㈠型,在鲁甸建成月亮湾中型、滴水海子小㈠型,在巧家建成小海子中型、洗羊塘和小空山小㈠型,在镇雄建成胡家山中型,在威信建成昌水岩、回凤小㈠型,在盐津建成三龙滩中型、板厂沟、木怀塘小㈠型,在大关建成广东坝小㈠型,在永善建成营盘中型、大阪厂等小㈠型,在绥江建成关村小㈠型,在水富建成四方碑小㈠型等中小水库,为城乡提供了可调节高保障的供水水源,极大地提高了城乡特别是县城供水保障能力。


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面,我市认真对照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水质、供水保证率”4条标准,积极争取获得《水利部关于支持云南昭通水利脱贫攻坚工作方案(2019~2020)的批复》,严格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切实执行市局领导包县、科室包重点乡镇,县局领导包乡、股室包村的行政、技术双线包保责任制,落实卡户与非卡户同等重视要求,坚持“工程补短板、运行强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同发力、共问效,切实把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作为全市水利系统首要政治任务、头号扶贫工程加以谋划、推动、落实、考核、问责,无论是投资规模、建设绩效、运行效益,还是群众口碑、公众认可、行业声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年全市共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资金15.18亿元,占规划投资的231%,是“十二五”完成投资的1.42倍,共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484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251.4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59万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率从2015年末的72.6%提高到9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9%提高到95%。同时,更加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全市普遍推行农村供水定价和收费制度,全市所有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定价,水费收缴率达到95%。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普及和正常运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取水劳动力,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促进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冲水厕等现代生活用具在农村广泛使用,既拉动了农村消费,又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助推了农村文明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如一位村民所说:“过去吃水看天愁,如今龙头哗哗流;要问哪得清如许,党不负民无我求;永远跟着共产党,美好生活有奔头!”

谢谢!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请问在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主城区昭阳区有些什么具体措施?




昭阳区综合执法局局长 赵泽云:


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主动顺应昭阳城市管理执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城市管理执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为抓住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继续推进城市“污、乱、堵”等治理工作,着力补齐短板。不断夯实昭阳城市管理执法事业基础、稳步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建设一支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执法队伍。    


一是坚持以正规化、法制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执法队伍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执法办案程序、城市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组织开展执法队伍“强、转、树”教育整训活动,坚决整治执法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严守依法行政的底线、依法管理、依法执法。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全面从严执纪不动摇,严肃执纪问责,以铁的纪律维护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纯洁性。打造一支与昭阳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执法队伍。


二、打造一个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建设,整合城市管理、城乡规划、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单位)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单元网格的“区域属性”精准度,根据城市管理需要划分区域类别和责任网格,合理安排巡查力量,提升城管执法工作效能。


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等新媒体发布城市管理相关信息,接受媒体及广大市民的监督。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让社会各界加入城市管理。三是利用智慧化平台加强对环卫作业质量和城市河道水质水务的检查和评估;为市容环卫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不断提升城市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三、深入推进城市“脏、乱、污”精细化治理工作。


1.治脏方面:一是深化城市保洁制度改革。把城市道路划分为主、次干道分时段调整作业方法,按照“清扫不扬尘、洗路不积水”的标准加大机械化清扫率及高压冲洗率进行清扫保洁。二是结合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开展卫生大清理等长效管理、专项治理,解决老旧小区生活垃圾有人管、有人治的问题。


2、治堵(乱)方面:一是继续开展《门前三包责任书》落实落细,全面落实各单位、小区、商户门前卫生、绿化、市容秩序的管理责任,以实现城市管理全民参与;二是开展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类占道经营行为实施疏堵结合、引摊入市分类治理;三是强化对户外广告、门头招牌的审批、设置监管。依法整治各类违规设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及门头招牌等。四是开展“打非治违”工作。依法查处违规客运及违章停车行为,整治城区车辆非法运营及乱停行为。五是依法履行违建巡查监管职能,督促指导帮助乡镇(办事处)开展违建治理工作。


3、治污方面:一是狠抓建筑文明施工。设立封闭式围栏、安装工地大气扬尘监测器、硬化工地出入口、配置出入口车辆冲洗设备、泥浆沉淀和排水设施、对出入建筑工地的渣土运输车辆清洗等“六个百分百”工作落实。二是持续加大餐饮行业油烟污染巡查管控。减少油烟对大气的污染。



北纬29°编辑:请问“十三五”期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长 李文勇:


感谢您关注这个民生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们住建系统坚持民生优先,把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管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城镇棚户区改造大规模实施并建成,群众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十三五”期间上级下达我市棚改任务为47379套,实际实施棚改任务为65745套,比“十二期”期间实际实施的棚改计划任务翻了2倍;货币化安置39380户,同比“十二五”增加115%。全市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约21.78亿元,争取到银行融资放款228.526亿元,完成投资约236.89亿元。全市大约有18.64万人受益于棚改这个政策,搬进了新建安置房或通过货币化安置用钱购买了商住房,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公租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保障性住房74285套,已累计分配73670套,分配率达96%。“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约15400套,新增分配入住保障房约22500套,入住率同比“十二五”末累计增加45%。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租赁补贴发放力度,主要将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住房困难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农业转移进城人口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范围,“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34183户,发放补贴8121.66万元,保障政策惠及到更多群体。通过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改善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人群的住房需求,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三)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我们结合实际,根据住房保障政策扩面工作要求及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修订完善了公租房使用监督管理和租赁补贴有关制度或办法,调整准入范围、收入条件,严格按照“同等条件低保、特困家庭优先”的原则,认真落实“三审两公示”制度,建立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切实把好保障对象准入关,严厉打击转借、转租、闲置和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市已形成以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补贴发放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有力助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请问昭通“十四五”期间对城市变化有些什么具体规划?




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邱义翔:


昭通以“三大综合枢纽、六大通道”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着力形成“一主两副、三区多点”的布局结构。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保护类要素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以打造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为总体战略定位,推动滇东北开发,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全面构建全域一体、城乡一体,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昭通市国土空间管控与优化模式。打好以“能通全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会战,围绕促进“滇东北崛起”目标,依托银昆高速、渝昆高铁、成贵客专和金沙江航道等国家级交通设施,构建集合“公、铁、水、空”于一体的面向昆明、成都、重庆、阳、攀枝花的五大复合交通通道,打造云南北大门,促进云南与四川、贵州地区的联动发展;加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毗邻地区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往来,推动全域经济发展。


昭通中心城市以“中心引领、两翼齐飞”为原则,紧扣“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定位,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局部理念,持续强化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完善以昭阳主城区、靖安新区、鲁甸片区为核心的“一城三区”城镇空间体系,形成“发展带、生态环、组团城”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南连、北扩、东控、西融”的发展格局。依托百万亩苹果种植园,通过苹果田园综合体、苹果庄园、苹果小镇等项目建设,助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营造昭通特色城乡风貌,打造“果在城中、城在园中,春看花、夏游园、秋摘果、冬赏雕、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特色苹果之城。


以昭鲁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不断显现;抓住国家和省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以镇雄、彝良、威信 3 个区域性城市为支撑的革命老区经济区,提升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导,以煤炭及化工产业、生态农业、生物产业、山地畜牧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充分利用区域内突出的共性优势资源,打造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开发、共同发展的金沙江库区经济带;以昆水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以昭阳、水富省级工业园区两极带动,构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昭水经济走廊;水富市顺利完成撤县设市,依托独特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发挥“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门户作用,打造水富成为云南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城市。


回答完毕,谢谢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精彩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十三五以来,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区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末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到了45%,“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正逐步形成,“秋韵昭通、苹果之城”的中心城市形象定位深入人心。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够充分地利用各自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多角度、多渠道地宣传好、报道好本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微昭通

点赞
只能在客服端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