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市推进“五城共建” 塑造“云南北大门”新形象
2024-01-14推荐新闻阅读量

近年来,水富市作为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紧紧围绕“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以开放、融入、共进的姿态,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水富的“云南北大门”新形象,先后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近日,水富市成功入选为云南省“五城共建”10个试点县之一。

水富市制定“五城共建”工作方案,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工作指挥部,对标对表将137项重点工作分解到30个市直部门,确保“五城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23年,水富市统筹安排4.89亿元用于“五城共建”,争取符合投向的“五城共建”项目26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6.66亿元,不断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健康水富”内外兼修

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设施,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成区所有公共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组建各类健身团体90余个,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40余名,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开展。

基本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让签约居民享受健康指导、送医诊疗、康复保健等上门医疗服务更贴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医共体智慧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增设临床和医技科室,引进7个专家工作站,建成投用3个镇卫生院省级示范中医馆,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县域就诊率96%。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加强慢性病规范管理,巩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心建成率100%。

组织参加全国第八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成功承办云南省“世界城市日”主题宣传活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服务,打造“健康一条街”,利用电视、网站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引领群众参与健康活动。目前,水富市创建省级卫生镇村22个,社会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100%,建成无烟单位135家。

“美丽水富”愈发精致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城市。立足“港园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定位,构建“一区一港四组团”空间布局(水富经开区,水富港,云富、高滩、温泉、邵女坪组团),打造具有亚热带风光的滨江山水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4个年度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建安置房38栋4178套,筑就温泉新城城市框架,推进81栋970户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城市水电气路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材使用,新改建排水管网206千米,实现市政雨污管网全覆盖,无生活污水直排和黑臭水体现象。

打造县城特色风貌,彰显城市内涵品质。紧扣水富临江水文化,重塑万里长江第一港广场、春晖广场、体育公园和北大门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打造市民亲水平台。开展绿美行动,秉承“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完善公共绿地、园区绿地、面山绿地、风景林地等网格绿化,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自然融合”的人居环境。建成城市公园14个,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532公顷,绿化覆盖率4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3平方米,水富市、水富经开区、云天化小区分别获评省级绿美城市、绿美园区、绿美社区。

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促进“绿色交通”先行,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分别为100%、73.4%。建成投用4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日产日清,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一级A标。以长江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为契机,实施了横江岸线生态治理项目、水富市金沙江沿岸向家坝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绘就天蓝、水碧、土净的美丽生态画卷。

“文明水富”厚植底蕴

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技艺培训和“非遗进校园”文艺演出,2023年,传统声乐《横江号子》获省级铜奖,苗族鼓舞入选“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创建文明镇(村),创成县级以上文明镇3个、创建率100%,文明村19个、创建率95%,在2022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中排全省第五、昭通第一。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引领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实施基层德治“十个专项行动”,开展“我们的节日”“强国复兴有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文明实践活动,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凝聚思想共识,塑造“开放文明、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道德模范、健康家庭、书香家庭、清廉家庭和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创文明社会。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志愿服务队伍、各级文明单位、下沉网格力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创文宣传、主题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和谐社区共建行动。

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建设阳光高效政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动1207项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强化政务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窗口服务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建设,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周日晨办等机制,精简审批流程、时间,提升服务效率,在昭通市率先提供免费复印、照相、刻章、邮寄等“六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打造诚信消费示范街区3个,300余户经营主体作出创建承诺,大力弘扬社会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

“智慧水富”蓄势赋能

推动数字设施扩容提速,筑牢“智慧水富”发展基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202个,实现主城区、园区、重要场所5G信号全覆盖,宽带接入能力达1000兆/秒,电子政务外网与城乡视频监控网、城市物联网等各类网络互联互通。建成水富城市大脑底座,为水电气、城市治理、管廊设施等各类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支持。更换物联网水表1.3万个、燃气表0.7万个,全覆盖使用智能电表,实现大流量过载监控并伴随声光报警、微量用气保护监控、系统远程获取抄表数据等功能。

政务服务智慧化,让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利用各类“智慧政务”平台,搭建了以政务服务大厅为实体端、以“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为移动端、以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为电脑端、以智能自助办理机为自助端的“四端协同”服务体系。打通数据交换共享屏障,整合政务服务、综治、公安、城管等各类数字化服务体系,通过数字交换处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智能查询导办、自助填单等系统,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全程监管”的目标。“智慧政务”精简办事流程,不仅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让“多头跑”到“一窗办”,更实现了“网上办”“指尖办”“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更高效。

生活方式智慧化,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建成医共体智慧化信息系统暨医疗数据中心和医共体信息平台,提供预约诊疗、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支付、检验查询等服务,智慧就医更便捷。安装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智慧一体机332套,建设“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教育专网和互动直录播教室,促进智慧校园现代化。实施“智慧+康养”融合式社区综合服务,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促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对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等客运车辆进行视频监控信息化改造,完善网上预约、实时定位、一键报警、移动支付等功能,智慧交通出行更通畅。探索智慧化消费新路径,升级3个智慧生态农超,数字电商产业园搭建智慧物流平台,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智享生活”把餐饮、购物、家政等服务送到“家门口”,智慧商圈更便民。

社会治理智慧化,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建成智慧化社会治理平台,发挥水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城市大脑作用,将党建、综治、城管、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做到一张基础网格管全域。搭载社会综治“雪亮工程”、公安交警、“两江”河道监控和平安探头,优化61种算法自动发现和预警问题,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向末端延伸。利用城市智慧系统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治安防控、纠纷矛盾、物业管理、卫生整治、交通状况、民生诉求等线索,并交办给有关部门处置,形成数据信息采集、研判、落实、反馈的闭环管理。构建安全监管体系,建成城市空气、“两江”水质、9家重点企业智慧监测站,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云视讯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全覆盖。

“幸福水富”宜居宜业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硬条件”。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政策,2023年办理落户城市登记450余人,投入使用保障性住房684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校点布局,整合21所村社小学到乡镇集中办学,整合3所乡镇初中到城区集中办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加强居家适老化改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市中心敬老院提质改造,招募志愿者为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留守儿童三年行动,加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有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146辆,方便群众日常出行。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鼓起群众“钱袋子”。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加大水富经开区建设,围绕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促进更多优质项目建成投产,吸纳水富籍劳动力就近就业。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高滩、新寿、花坛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致富。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推荐申报创业孵化园,指导优质创业项目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发放创业小额信贷资金,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做好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53人次,举办招聘会30场次,开展线上线下推送岗位8.7万余个。

强化基层治理,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实施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定网格829个,形成“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群众”的网格管理模式,做到“一网统办”、问题在网格解决。引导群众通过村(居)民会议、代表会议、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构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协商自治体系,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坚持法治化宣教,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全领域提高群众的法治思维,助推社会治理运行法治化,健全信访、调解、司法、综治、维稳“五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记者:谭兴华

编辑:李涛

审核:熊朝松

点赞
只能在客服端上操作